党建动态
党建动态
   现在位置:  首页 > 党建动态
 
企业文化实践案例·人民邮政为人民|让幸福扎根生长
发布时间: 2025-11-11 来源: 中国邮政报

  金李丽(左)走在猴桥村投递路上。

  邮政为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
  扫码看视频

  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,是高黎贡山的清风拂过梯田,是边境村寨的篝火点亮夜空,更是各民族乡亲脸上藏不住的幸福笑容。这份美好,根源在于党的坚强领导与深切关怀,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到兴边富民政策的持续发力,让云岭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。

  10月19日—26日,中国邮政报“再走边疆邮路”采访组一行走进云南保山,在产业兴、农民富、村寨美的壮丽画卷中,实地感受邮政人用实干书写责任担当,让邮政“绿”与乡村“美”交相辉映,让党的惠民政策通过绿色邮路直达基层,让幸福在边疆大地深深扎根、向上生长!

  邮路相伴咖啡香

  “云南咖啡,还是代表着中国的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,给予云南咖啡产业巨大的鼓舞。地处北纬24—25度世界咖啡种植“黄金地带”的保山,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,培育出“浓而不苦、香而不烈、略带果酸”的优质小粒咖啡,成就了“中国咖啡看云南,云南咖啡看保山”的美誉。

  每天早上8点半,保山市隆阳区邮政分公司揽投员马杰政都会准时驾驶邮车,出现在中咖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咖”)物流车间门口。“日常收寄量在1200件左右,高峰期超过2000件。”作为“咖啡专班”的成员,每日两趟定点收寄是马杰政的固定工作。

  这份合作始于2009年,彼时还是大二学生的杨竹,开设了一家专营保山特产的淘宝店,成为首批互联网咖啡创业者。开店的第三天迎来了第一单业务,基于“邮政哪儿都能到”的朴素念头,发货的时候杨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邮政,自此开启了双方十余年的携手并进之路。

  借助邮政资费优惠,杨竹推出当时鲜有的“包邮”服务,迅速打开了销量,不到两年网店销量排名淘宝咖啡豆类目第一。2012年,他创建中咖品牌,邮政协同邮储银行陆续提供的信贷支持,为其增添设备、扩建厂房提供了坚实保障。如今的中咖,已连续五年斩获天猫单品销售冠军,成为全国唯一咖啡类电商示范企业。“邮政一直陪伴着我成长,是中咖创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。”谈及未来的发展,杨竹信心满满,“下一步和邮政共同探索跨境电商,把咖啡卖到全世界。”

  车行高黎贡山,如入青绿画卷。云雾从谷底蒸腾,缠绕千峰。保山小粒咖啡的主产区潞江坝就静卧在青山怀抱之中。漫步咖啡园,青红果实层层叠叠缀满枝头,在阳光下酝酿独特的风味。

  “寄递人员天天上门收件,邮储银行提供信贷支持,这两者就像鸟的双翅,缺一不可。”比顿咖啡庄园经理张发旭这样形容邮政寄递和金融业务的密切配合。邮储银行隆阳区支行客户经理刘泽同样深有体会:“借助邮政渠道优势,我们能深入了解客户的信贷需求,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。”得益于邮银协同,潞江镇百花岭村咖农程振攀获得50万元产业贷款,将种植面积从10亩扩大到60亩,还扩建了生豆加工作坊,实现了规模化发展。

  寄递铺路,金融“输血”。2010年至2025年,隆阳区邮政分公司累计为中咖发货近1000万件,为咖啡电商客户总发货量近2200万件;金融支持同样给力,2024年隆阳区支行发放咖啡产业贷7333万元,位居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第一。

  邮银协同也转换为基层网点强劲的发展动能。位于潞江镇的小平田邮政所,去年4月以来将金融服务作为推广重点,迄今已完成21个行政村的业务拓展。去年该所邮储余额净增3600万元,较上年度翻番。今年1—9月,该所余额净增已达4100万元

  保山邮政的服务触角还延伸到石斛等特色产业领域。龙陵古称“黑水笼”,傣语意为“林中之村”,全县森林覆盖率近七成,素有“滇西雨屏”的美称,温润的气候孕育出独特的产业名片——“中国紫皮石斛之乡”。

  龙陵县林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种苗培育、种植、加工及销售业务,是保山规模最大的石斛企业。“遇到资金周转难题时,邮储银行上门提供信贷服务,让我们得以扩大发展。”林源石斛公司负责人张朝平告诉采访组,2013年,邮储银行是第一家为该公司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,用于建设大棚;从2017年起,林源石斛公司进军电商行业,邮政又成了公司第一个寄递合作商。谈及为什么选择邮政,张朝平笑着说:“因为邮政是‘国家队’,我们要优先选择‘国家队’。”目前,邮政已经帮林源石斛公司寄递石斛450吨。

  产业兴则乡村兴。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现代化的龙头企业,无论是物流便捷的车间厂区还是山路崎岖的种植园区,保山邮政始终聚焦高原特色产业,以“寄递+金融+电商”综合服务架起产业发展的“致富桥”,打通乡村振兴的“快车道”。今年1—9月,保山邮政寄递农特产品125万件;邮银协同服务客户2367户,发放贷款1.88亿元。

  木城服务“夫妻档”

  位于龙陵县腊勐镇境内的松山,是中国人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。81年前,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,消灭盘踞的日军,打通滇缅公路,用生命守护家国安宁。今天,曾经化为焦土的松山早已郁郁葱葱,在这青山绿水间,一条绵延的边境邮路正续写新时代的忠诚与奉献。

  车子从龙陵县城驶出,很快就扎进大山的怀抱。层层梯田镶嵌在远山,中国的西南边陲绿意如春。怒江若隐若现,如同一条翡翠绸带流向远方。公路盘绕在陡峭的山脊与深邃的峡谷之间,每一次颠簸都诉说着边境的遥远与守护的不易。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,采访组到达木城彝族傈僳族乡(以下简称“木城乡”),这是龙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。该乡面积234.2平方公里,国境线长19.71公里,与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隔江相望。

  木城邮政所紧挨着乡政府,门脸不大,但明亮整洁。前几年,龙陵县邮政分公司对该网点进行装修改造,所里的服务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。自2013年起,李荣顺和郭翠兰夫妻俩就一直扎根于此。木城乡最高海拔2721米,各村寨散落于群山之中,看着近,离得远。夫妻俩一个负责外勤,穿梭于山间村寨;一个负责内勤,打点网点大小事务,用温暖的服务将一个个村寨紧紧串联。

  曾几何时,“邮件要走三天”是当地群众用邮的最大痛点。2022年,响应国家边境自然村通邮号召,龙陵县分公司组建党员突击队,创新推行“党报党刊定向调配+快递定点配送”模式,率先实现边境自然村周二班投递,边境村寨首次迎来党报党刊当日达。2023年,投递频次升级为周三班,全域边境村自提点网络同步建成,彻底兑现了“党报进村组、快递到寨头”的庄严承诺,昔日的通邮困境已成为尘封的记忆。

  “以前主要送信件和报纸。”郭翠兰指着所里的包裹感慨道,“现在这些都是乡亲们网购的用品,还有不少是要寄出去的本地山货。”从信报往来到货品通达,十几年来时代的进步、家乡的变化、企业的发展也投射在这个小小的边疆邮政所。李荣顺告诉采访组,所里的邮件量较10年前涨了10倍,他们夫妻俩的收入也翻了两番。今年1—9月,他投递包裹26223件,收寄的3600件包裹里近七成是当地茶叶、中药材、笋干等特产。能把乡亲们的劳动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,他很欣慰

  对乡亲们而言,这对“邮政夫妻”早已是亲人般的存在。10月22日下午,采访组遇到前来取件的村民蒋巧兰。“我为邮政点赞,不管领取大件小件,邮政从来不收取我们任何费用。两口子服务态度也好,我买东西都备注让商家发邮政。”不等采访组询问,热情的蒋巧兰直接开启了“夸夸模式”。她说,李荣顺在送件途中,帮村民们捎带药品、物品都是家常便饭,得到他帮助的乡亲有很多。

  位于边境一线的木城乡老满坡村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,如今,现代化安居房取代了“杈杈房”,宽阔水泥路覆盖了泥泞小道,5G网络打通了信息壁垒,孩子们在现代化的校园里接受多语种教育,曾经的“穷山村”已蝶变为“桃花源”。

  “大叔,你的包裹到了,请签收一下。”听到李荣顺的声音,老满坡村裕民一组2号的余发昌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计,迎了上去。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昆明上班,时不时给家里寄些东西。“邮政服务好,东西送上门。”不善言辞的老人简朴的话语里藏着最真诚的认可。

  “邮政扎根边境,不仅是物资流通的通道,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、政策传递的桥梁,在打通民生保障与乡村振兴的‘最后一公里’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”党的二十大代表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、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郭玉琴的评价,代表着群众共同的心声。

  10月22日晚,在木城乡中心广场上,李荣顺、郭翠兰和乡亲们一起,围着篝火,手拉着手跳起欢快的舞蹈。孩子们在一旁追逐打闹,跳动的火焰映出一张张笑脸。这一刻岁月静好,是乡村最本真的幸福模样,邮政人将用风雨无阻,一直守护这份美好。

  守边兴边践担当

  腾冲,地处滇西之极,与缅甸山水相连,是徐霞客笔下的“极边第一城”,也是闻名遐迩的翡翠之城。在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边地风情的土地上,中国邮政正以多元服务融入这座古城的肌理。

  在腾越商贸城翡翠市场,数百家商铺林立,腾冲市邮政分公司天成揽投部负责人杨世谦的身影每天都穿梭其中。凭借多年的认真服务,他在市场积累了一批老客户,位于商贸城二区的正丽延珠宝店老板潘正丽就是其中之一。“小杨服务态度好,包装产品比我们还仔细。我每年都要在他这里寄几百件快递。”杨世谦用脚步踩实了商户与市场的连接,也让邮政成为商贸流通里的一抹亮色。

  在腾冲和顺古镇,逛一圈马帮主题邮局、盖一枚马帮邮戳、寄一枚AI绘画明信片,成了不少游客的选择。腾冲市邮政分公司以原创“马嘟嘟”为IP形象,开发出邮政类、文创类、联名类50多款产品,让茶马古道文化焕发生机。而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主题邮局,《和平丰碑》个性化邮册、《铁血滇西 岁月铭心》手绘明信片等特色邮品,还有一枚枚纪念邮戳,正以邮政独特的文化语言,让抗战精神穿越山河、代代相传。

  位于腾冲市猴桥镇西南的猴桥村,作为世代守边戍边的军事要冲与前沿阵地,则承载着厚重的家国使命。如今,由政府统一规划的傈僳族风情村寨依山就势、错落有致,家家户户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”。不远处,庄严的猴桥口岸巍然矗立,红旗招展,“感党恩  听党话  跟党走”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诉说着边疆人民的坚定信念。

  今年30岁的彝族姑娘金李丽是猴桥村家喻户晓的“云端信使”,每天经她手投递、收寄的报刊、包裹超过300件,她的到来,总是伴随着乡亲们亲切的招呼与笑容。今年1—9月,猴桥邮政所处理进口邮件82287件、出口邮件7169件,既有村民网购的生活物资,也有山里寄出的农特产品,还有驻边官兵的家乡包裹。作为保山邮政服务边境线最长、覆盖民族村寨最多的网点,猴桥邮政所俨然是边疆“通政、通民、通商”的关键节点。

  “邮政服务受到群众欢迎,拉近了各民族同胞的感情。邮政人也是守边人,和我们一起共守边境、共建家园。”猴桥村党支部书记蔡文辉的话,道出了邮政人在边疆群众心中的分量。

  这份“守边”的担当,落在日复一日的投递工作中,也落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: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村30余次,重点宣传防范电信诈骗,成为保山邮政开展活动最多的网点;组织开展公益捐书活动;积极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送清凉关爱服务……猴桥邮政所的服务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边疆民生的方方面面,也因此被云南省总工会评为“四星级邮爱驿站”。

  为助力政府“放管服”改革,一系列便民服务也在猴桥邮政所落地生根。2005年推出为村民办理二代身份证换证业务,至今已办理1万余件。近年来,摩托车灭失登记、车贷解抵押、机动车号牌寄递、电商平台退换货等业务陆续上线,今年1—9月,该所累计服务村民2万余人次,办理业务2万余笔。边民们曾经需要奔波辗转办理的琐事,如今在家门口的邮政所就都能解决。

  “通过我们的服务把党的便民惠民政策落实好,让边疆百姓安居乐业,让祖国的边防更加稳固,这是我们工作最特殊的意义所在。”猴桥邮政所所长杨蕊的话语诠释了边疆邮政人的使命责任。

  回望这一路,从助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到加快商贸市场的包裹流转,从历史古镇的文化传承到边境村寨的民生保障——中国邮政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守护者,将习近平总书记让“幸福的地方”更加幸福的嘱托,化作包裹上的邮戳、邮路上的车辙,在西南边陲的热土上,共同书写着“党的光辉照边疆,边疆人民心向党”的生动实践,让幸福与安宁成为边疆最动人的底色。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11/11 09:27:23